原文只有一段,为便于阅读和理解,将其拆解成若干段,并加标题(下划线及序号部分为本人所加)。
总则:
①粥为人一日不可缺者,然煮之不得其法,则不足以益人。
②粟米、黄米、粳米最佳,其余杂粮则稍逊矣。
③煮粥须水先烧开,然后下米,则水米易于融和。
④粥须一气煮成,否则味便不佳。
⑤煮粥以泉水为上,河水次之,井水又次之。井水之稍咸苦者,皆不宜也。
⑥煮粥须按米多少,水少则过浓,水多则过薄矣。
细则:
①煮粟米粥,初下米时,加生香油一匙,粥煮成时,但觉其味厚而腴,而不知有油味,加油迟则不可下咽矣。粟米粥加淡红小豆颇佳,豇豆、刀豆、白红扁豆亦可,若绿豆、黄豆、黑豆,皆不宜。不加豆,米将熟时,加荠菜、邪蒿、白菜、菠菜、芹菜等做菜粥,尤佳。
②黄米性粘,煮粥甚浓厚,惟不宜加豆。
③粳米粥须用生米,蒸过者不佳也。粳米粥名目甚多,略列于后。
④荷叶粥,鲜荷叶一片,以水煮数滚,去荷叶,下粳米,味极清香。惟荷叶水内,须著生白矾少许,否则粥色红而不绿。
⑤腊八粥,以粟子、芡实、菱米、莲子、薏米、白扁豆、松子仁、核桃仁之类,与粳米同煮,粥成加糖,腊八日以供佛,故名佛粥。人家于此日,亦以此粥相馈遗,故放翁有“今朝佛粥更相馈”之句也。其实腊八粥加糖,亦近日相习如此。按《岁时杂记》“八日僧家以乳蕈、胡桃、百合等造七宝粥”,亦谓之咸粥,可见加糖尚非其旧。
⑥其余如扁豆、莲子、薏米、百合之类,与何者同煮,即名何粥,初无一定之法,不能缕述也。
⑦此外如大麦仁粥,大麦碾去皮,或磨作粒均可,与豌豆同煮,尤佳。
⑧青稞麦磨作小粒,煮作亦佳。
⑨高粱碾去皮煮粥,亦佳。
10.稗子粥,稗子碾米煮粥,予在天津尝食之,此蓟州所出稗子。吾乡之稗子,不中食也。
11.玉米粥,玉米陕西名包谷,碾成粒,煮粥甚佳。与山芋切块同煮,南山人名曰糊汤。糊读若沍(hù)。终年食之。杂粮粥以此为佳品也。
12.兹再将粳米粥之可以培补却病者,附之于后,以备养生者孚焉。
·薏米粥,除湿热,已泻。
·莲子粥,健脾胃,止泄痢。
·芡实粉粥,固精,明耳目。
·菱实粉粥,益肠胃,解内热。
·栗子粥,补肾,益腰脚。
·核桃仁粥,补命门火,宜少加盐。
·白术末粥,健脾胃,去风湿,宜加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