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食说略》是清宣统时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薛宝辰所着。薛宝辰,原名秉承,笃信佛教,崇尚素食,辛亥革命后便闭门谢客,藉医术自养,并着书立说,《素食说略》为他所着的最后一本书。《素食说略》除自序、例言外,按类别分为四卷,除记述了清朝末年比较流行的一百七十余款素食的制作方法之外,书中充分论述素食的益处:”蔬菜富有风味,清爽适口,又营养身体,无肉食腥膻之气,也不会残杀生灵,使人们欣赏到生机的乐趣,从而也遵循了「生机贵养,杀戎宜除」的佛家观点。”
从素食主义的角度来看,薛宝辰在书中所提,「素食本来就富有风味,既提供了清爽适口的食品,又可以保养身体。让禽鱼任意的飞翔和遨游,则可使人们欣赏到生机的乐趣。素食不但可以增口福,又可以增加人们的清福,让素席胜似盛筵。」可说是素食主义的最根本意义所在。
历史上谈吃论菜的书,可谓不少,但专载素食食谱的,可就不多了。根据学者的研究,记载有素食食谱的书,年代最久远的应推南北朝时期,北魏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与唐代昝殷的《食医心鉴》,但素食食谱在这两本书中所占的份量并不多,一直要到宋代,素食食谱才比较有系统的出现,其中北宋林洪的《山家清供》,其所载一百多种食品中大部分为素食,包括花卉,药物,水果和豆制品等。此外陈达叟的《本心斋疏食谱》则记录了20种用蔬菜和水果制成的素食。但一本完全记载素食食谱并陈述素食观念的书,则要到清末才出现,其书名,即为《素食说略》。
隐藏内容需要付费才可以看见
马上购买